2025年11月13日下午,国家级课题申报经验分享会于院系楼101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会计学院龙文滨教授主持,特邀黄志宏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围绕“基金申请的‘五个一’”主题展开专题讲座。此外,会议还邀请了院内庄明明副教授、陈文婷副教授和王智敏副教授,她们分别分享了国家级课题申报的宝贵经验。
黄志宏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拥有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及中山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并购重组、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等领域,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会计研究》及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与面上项目等课题,并入选2025年度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班)。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同时,他多次参与国务院国资委、广东省国资委及央国企咨询服务,主笔的多篇决策参考获省部级领导重要批示。
黄志宏副教授结合自身三次申报博士后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经历,提炼出基金申请的“五个一”要点。他强调,选题需立足自身研究基础,例如在并购重组这一核心方向上有机融合人工智能等热点;申报时应精准选择申请代码与关键词,以避开竞争激烈的“死亡之组”;在追踪学术热点时,必须与个人学术积累实现平衡。此外,他提出“好开头”至关重要,标题与摘要应清晰凸显创新点,以便于专家迅速地把握研究价值;在创新性表达方面,他建议通过拓展理论边界、推动方法交叉融合等具体路径,将创新点落到实处。黄志宏教授还特别指出,基金申请是对学术生涯的“回顾”而非“重启”,建议青年教师持续深耕同一领域,避免频繁更换研究方向。
在基金申报经验分享会上,三位校内老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庄明明老师强调选题应聚焦“重要、有趣、迫切”的科学问题,主张“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并建议申报书需站在评审视角进行撰写,对标评审标准降低理解成本。陈文婷老师通过对比指出,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更接近“命题作文”,研究者应紧密围绕选题指南中的关键词展开论述,并积极运用机器学习等新兴研究方法,以实现研究范式的创新与突破。王智敏老师则为研究基础薄弱的学者指出了可行的破局路径:通过三栏式技术路线图等可视化手段突出逻辑,并将非直接相关成果通过“关键词前置”等方式与选题建立有效关联。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参会老师就基金申请以及审计学科如何对接“十五五”规划等问题与黄老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黄老师针对老师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热情且细致的回复。
最后,龙文滨教授对黄志宏副教授的精彩分享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其致以诚挚的感谢。他期望本次论坛的深入交流能够助力与会教师在新一轮基金申报中取得优异成绩。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图文:王赛华
编辑:彭洁珊
初审:许锐
复审:钟子英
审核:龙文滨